國文科教案設計 備課單
學校名稱: 四箴國中 單元名稱: 人格統整 實施節數:共 2 節,每節 50 分鐘 |
授課年級:_____年_____班 授課日期:_105_年_7_月 11-15 日 教 學 者: 葉品漢、韓詩潁 備課成員: 葉品漢、韓詩潁 |
課程綱要能力指標 |
一、體認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的內涵與重要性。 二、培養感知與自覺的能力,內化美善的價值觀,激發實踐的驅力。 三、探索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的關係。 四、探索知行合一與靈性發展的途徑。
(三)生命教育含攝三個向度:(必須統合觀之才構成完整的生命教育) 1.終極關懷與實踐 2.倫理思考與反省 3.人格與靈性發展
二、瞭解人格統整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一)人格統整的內涵 (二)人格統整的重要性
三、培養感同身受能力,激發行善驅力。 (一)培養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分辨能力 (二)良知提供為善的勇氣與力量 (三)培養感同身受的能力
四、體察生命的豐富與向上提升的潛能。 (一)體察生命的豐富內涵 (二)人有不斷向上提升的潛能
|
一、單元學習目標 |
大概念(Big ideas) |
關鍵問題(Essential Questions) |
(1)道德發展的重要與意義 (2)關懷與尊重的實踐愛 (3)塑造自我的人格
如:<雅量>、<做硯與做人>,帶 領學生了解「人格統整」的重要內涵 與價值。
|
|
學生能知道的知識(Knowledge) |
學生能做到的技能(Skills) |
|
1.將所學落實到日常生活,培養對於周 遭人事物的觀察力,並且能以一顆充滿「愛」的心去觀照。 2.審視自我舊有的道德觀與人格,重新 調整、鍛鍊之後,趨向更好、更完整。
|
二、教材組織分析 |
學生在國一、國二及國三上,除了學習基本的古文之外,也有學習一些現代白 話的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是通常寄託人生的哲思或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在正課中,老師或許因為有進度的壓力,所以無法對於課文做詳細的詮釋或延伸、補充,也無法將學過的課文做觀念串聯,所以我們想藉由這次的教學,把幾篇學生學過的重要課文做結合,帶領孩子更了解何謂「生命教育」。
(smart表格 無法貼上)
|
三、學習表現的評量 |
一方面因為這樣的主題難以用紙筆測驗或是傳統客觀的方式來做評量,一方面是因為上課的時間不長,難以藉由測驗等來衡量學生是否有確切吸收,所以我們以孩子「課堂上的表現」來當作他們是否有認真聽課、是否有確實吸收老師所教,並以此當做教師改進、調整教材與教法的依據。
課堂的最後會要求孩子完成一篇作文,而作文的內容正是以這次上課的主題與自己的生命結合來做發揮。從孩子的作文中,也可以去評量孩子對於所學是否能有適當的運用與吸收,也可以評量教師的教學是否有達到所期望的效果。
|
四、本單元各節次學習活動設計的重點 |
|
節次 |
學習重點 |
一 |
人格統整、愛與被愛的能力:道德發展、人我雙贏
|
二 |
「生命有大美-每個人心中的黃金風景」: 藉由影片《黃金風景》帶領孩子們複習這兩堂所學到關於「生命教育-人格統整、愛與被愛的能力」的所有東西,並做一個具有邏輯性的整理,給予孩子思考、反省的空間。 |
三 |
(團康)訓練寫作能力與技巧 |
四 |
(團康) |
五、本單元第 1 節學習活動設計 |
|||
流程 |
內容 |
時間 |
學習指導 注意事項 |
導入 |
(三)黃永武<磨> (國三) ------------------------------------------ 1.宋晶宜<雅量>
2.劉墉<做硯與做人>
3.黃永武<磨>
|
10分鐘
|
1.教材:見附錄一。
2.學生可能對於以往所學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遺忘,但在時間的考量下,教師必須以最快卻最重點式的方法帶領孩子了解內涵與意義。 |
開展 |
(一)「不一樣又怎樣」紀錄片-葉永鋕篇 影片敘述主角葉永鋕從小因為行為有別於「正常」的男生,而遭受到同儕的霸凌,最後在學校廁所的血泊中發現永鋕的屍體。影片以採訪永鋕母親的拍攝手法,表現出一位母親對於自己這樣的孩子,認同、慈愛、包容,乃至於呼籲世界的人對於身邊那些「看似不一樣」的人,能夠有多一份的關懷與理解。
1.教師引導學生反思: (1)為甚麼永鋕會遭受這樣的對待? (2)對於永鋕,你/妳又有什麼樣的看法? (3)如果你是永鋕的朋友或同學,你會對他說些甚 麼或做些甚麼?
2.教師總結:學習包容的雅量、關懷與愛的能力。
(二)《看見台灣》幕後花絮-來自玉山的歌聲 《看見台灣》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其中,影片的最後一幕是導演齊柏林邀請由原住民小孩所組成的「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共同完成,請他們攀上玉山最高峰,向台灣、向世界大聲唱出屬於台灣的美麗。
1.教師引導學生反思: (1)對於「原住民」,你們有甚麼樣的看法? (2)是否聽過有人對於原住民孩子的歧視,或是異 樣眼光?
2. 教師總結: 學會「欣賞」的眼光和心態。
(三)天后蔡依林-我不是天才,是地才! If You Think You Can , You CAN ! (00:00-04:16) 影片敘述歌手蔡依林犧牲了陪伴家人與朋友的時間,犧牲她的全部,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在表演以及歌唱,只為了能夠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那些熱愛她、喜愛她的人。常常在午夜夢迴的時候,她會自我反省說:這樣做,有意義嗎?然而,當她看到台下那些專注期待的眼神,聽到他們熱烈的鼓掌,她就告訴自己:這一切的努力,從來都沒有白費過。也藉由影片說明了:這世界上或許有所謂的天才,然而,「地才」更是我們生而為人最應該努力不懈的目標。
1.教師引導學生反思: (1)對於這樣的蔡依林,你們有甚麼樣的看法? (2)你們覺得這樣的努力對於生命來說是否值得? (3)自己有沒有碰過甚麼事情、興趣或專長,是你/妳很想要好好繼續努力下去的方向? (4)對於唸書這件事情,你/妳是否有投入心力?
2. 教師總結: 學習鍛鍊自我堅毅的人格。
|
25 |
1.教材:事先預備好電腦及影片。並確認是否能順利撥放。
2.在每一部短片撥放之前,先為學生做簡單的介紹並提示,避免學生不了解教師撥放這部短片的意義何在。
3.在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能不想回答、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教師若面臨此情況必須更換引導的方式或方向,讓孩子更勇於發表意見,進而促進熱烈的討論、引發孩子更深層的思考。 |
總結 |
|
10 分鐘 |
1.學生可能不願意上台。若是在鼓勵之下還是沒有孩子願意上台,則教師直接切入總結。 |
五、本單元第 2 節學習活動設計 |
|||
流程 |
內容 |
時間 |
學習指導 注意事項 |
導入 |
一. 複習上一堂課所提的重要概念 二. 簡單介紹太宰治《黃金風景》
|
5 分鐘
|
|
開展 |
一. 影片欣賞:太宰治《黃金風景》 (一)介紹 影片描述一位男主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經濟優渥的家庭中,嬌生慣養,對於家中的女僕阿慶更是頤指氣使;某一次生氣下,用腳踢了阿慶,使得平常溫柔的阿慶對著還是小孩的男主人大聲罵吼,造成他成長過程中一個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 多年後男主人長大成人,卻也因為行為的不檢點被逐出家門。一次偶然緣分降臨,男主人得以與當年那個被他狠狠踢的女僕阿慶。過了多年的他變得狼狽、窮困,但阿慶卻是越趨成熟、越有韻味。 心有不甘的男主人一方面生氣這樣的相逢,更不甘心自己的落魄被人看見;另一方面對於當年的做錯亦耿耿於懷。然而,阿慶卻絲毫不在意,對她來說,男主人永遠是一個乖巧且有未來的小孩。聽見阿慶這樣說之後,男主人猛然地放聲大哭了起來。
(二)教師引導學生反思: 1. 為甚麼男主人用腳踢了阿慶,被阿慶大吼之 後,會造成他內心這麼大的陰影? 2. 為甚麼男主人長大之後,害怕見到以前在家 中身為女僕的阿慶? 3. 從最後阿慶的對話中,你們認為阿慶是一個 甚麼樣的人? 4. 為甚麼男主人看著阿慶,邊哭邊說:「我輸 了」?
|
35 分鐘
|
1.教材:事先預備好電腦及影片。並確認是否能順利撥放。
2.在影片撥放之前,先為學生做簡單的介紹並提示,避免學生不了解教師撥放這部短片的意義何在。
3.在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能不想回答、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教師若面臨此情況必須更換引導的方式或方向,讓孩子更勇於發表意見,進而促進熱烈的討論、引發孩子更深層的思考。 |
總結 |
一.藉由太宰治《黃金風景》帶領孩子們回顧、 複習這兩堂所學到關於「生命教育-人格統 整、愛與被愛的能力」的所有東西,並做一 個具有邏輯性的整理,給予孩子思考、反省 的空間。
(一)學習包容的雅量、關懷與愛的能力 男主角從小就對下人頤指氣使,叫東叫西,若僕人做的比較慢或是做的比較差,就會用言語羞辱或是動手動腳。一方面顯現主角活在自己建構的世界中,不懂得去包容他人的不完美,更不懂得去了解、關懷一個人、愛一個人。 最後僕人與丈夫的那段對話,完完全全跟主角狹隘、醜陋的心形成強烈的對比:以前的僕人們,即使地位低下,心胸卻是如此寬闊、如此溫暖,這樣的衝突喚醒了主角最最內心的那份初心並為他接下來的人生開啟了另一段旅途。
(二)學習鍛鍊自我堅毅的人格 被逐出家門的主角,平日裡嗜酒成性,且不修邊幅,甚至還在車站偷了一本書。主角的生活一直是很靡爛、很不努力的,他對於自己的未來沒有目標,對於自己也不算是完全的認識,猶如行屍走肉。 「硯臺何嘗不像人,無論表面怎麼拙陋,經過琢磨,都會顯現美麗的紋理」(劉墉<做硯與做人>)藉由最後僕人的舉止行為,讓主角了解自己人生的腐爛,並且發自內心的認為他徹徹底底的輸了,輸的是整個人生、輸的是自己的人格。
二.教師總結: 「生命有大美-每個人心中的黃金風景」 對你/妳而言,「黃金風景」指的是什麼?對我而言,「黃金風景」指的就是每個人心中最原始、最純粹的那一畝田地,沒有雜質,只有最單純的「愛」。 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們不可能永遠展現最光鮮亮麗的那部分,當面對挫折、面對內心的陰霾、面對一些不想面對的人事物時,在所難免都會有著「負面」的想法,例如逃避、漠視、抑或是咒罵。 我相信「黃金風景」這樣的一個地方一直存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當我們靜下心、沉澱過後,撇除所有醜陋、厭惡的想法時,它就會以最美的面目呈現。如果我們能夠在生命中學習如何培養自我良好的品格,學習如何活出更精彩的生命,學習如何運用心中的那份愛,那麼,人生的每一片風景都是「黃金風景」,人生的每一個面向都是美麗的。
|
10 |
1.教材:附錄一。 |
挑戰 |
一.為下一節課的「寫作」做一個開頭。 二.帶著孩子思考此次寫作主題的構思(段落、目 標、方向)
|
5 分鐘 |
1.教材:空白紙。
2.衡量學生的精神與身體狀況,視情況而讓他們有休息時間。 |
- 附錄一
一. 。
朋友買了一件衣料,綠色的底子帶白色方格,當她拿給我們看時,一位對圍棋十分感與趣的同學說:
「啊,好像棋盤似的。」 「我看倒有點像稿紙。」我說。 「真像一塊塊綠豆糕。」一位外號叫「大食客」的同學緊接著說。
我們不禁哄堂大笑,同樣的一件衣料,每個人卻有不同的感覺。那位朋友連忙把衣料用紙包好,她覺得衣料就是衣料,不是棋盤,也不是稿紙,更不是綠豆糕。 人人的欣賞觀點不盡相同,那是和個人的性格與生活環境有關。 如果經常逛布店的話,便會發現很少有一匹布沒有人選購過;換句話說,任何質地或花色的衣料,都有人欣賞它。一位鞋店的老闆曾指著櫥窗裡一雙式樣毫不漂亮的鞋子說:「無論怎麼難看的樣子,還是有人喜歡,所以不怕賣不出去。」 就以「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看某人不順眼,但是在他的男友和女友心中,往往認為他如「天仙」或「白馬王子」般地完美無缺。 人總會去尋求自己喜歡的事物,每個人的看法或觀點不同,並沒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有彼此容忍和尊重對方的看法與觀點的雅量。 如果他能從這扇門望見日出的美景,你又何必要他走向那扇窗去聆聽鳥鳴呢?你聽你的鳥鳴,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都會有等量的美的感受。人與人偶有摩擦,往往都是由於缺乏那分雅量的緣故;因此,為了減少摩擦,增進和諧,我們必須努力培養雅量。
Note:
二. 。 (一) 。
今年寒假回台灣時,我去了二水拜訪了雕硯臺的師傅,雖沒買下多少硯臺,卻有了不少感悟。 雕硯師傅家的門口,堆了許多硯石,都是他從溪流裡,涉水挑選回來的,那些石塊,表面看是灰色的,很難讓人相信,居然能夠刻出紫紅、暗綠和深黑色的硯臺。 師傅說,石頭運回來,一定要先曝晒,因為許多石頭在溪流裡雖然漂亮,卻有難以察覺的裂縫,只有不斷地日曬雨淋之後,才能顯現,甚至自己就會崩裂。師傅又說,未經琢磨的石頭,因為表面粗糙,不容易看出色彩和文理,淋上水之後,比較會顯現,但是水一乾,又不見了。只有切磨打光之後,才能完全而持久地呈現。他還說,其實這世上的每一塊石頭都很美,即使不適合做硯臺,也各有特色,耐人賞玩。 我特別要求他,讓我自己試著刻一方硯。師傅掏出一把平頭的鑿刀,又遞給我一之槌子。我問如果這刀鋒鈍了怎麼辦,他說就用硯石來磨,因為好的硯石,質細而堅,也是最好的磨刀石。 我小心地由磨墨的硯面雕起。師傅趕緊糾正:不管什麼硯臺,都得先修底。底不平,上面不著力,根本沒有辦法雕得好。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想,硯臺何嘗不像人,無論表面怎麼拙陋,經過琢磨,都會顯現美麗的紋理。當然一方好硯,必須用石質細膩,觸感好像肌膚,又堅實而耐磨的石頭製成。那石塊且須經過嚴格的考驗,如同文質彬彬,外表敦和而心中耿介的君子,經過心志與肌膚的勞苦之後,才能承擔大任。 我也想:從工作中鍛鍊,正如同在雕硯時磨礪。好的工作,就像好的硯臺,不但成就了工作,也精益的工作者。 當然,最重要的,是雕硯先修底。多麼細緻的花紋與藻飾,都要由那基礎的地方開始。 雖然修底的工作是最枯燥的!
Note:
(二) 。
隨著時代的工業化,要用耐心去「磨」的東西,漸漸地少了。硯臺上的墨不用磨,早改用墨汁;繡花針哪裡還用鐵杵去磨?模子鑄造,長短齊備,連繡花也早改用了機器。 鏡子改用玻璃後,也不用像銅鏡需要勤加拂拭磨亮;刀劍更不用磨,鈍了就丟;及時日用的米粉麵粉,早不用人力去推磨。 古人認為從生活中先學會耐磨,不要動氣,才有事業可成。「性躁心粗,一生不濟」,現代人在生活中很少有「磨」的訓練,難怪等待的耐心全失去了。從前人要寫幾個字,就得先磨墨,人在磨墨,墨也在磨人,墨磨出了雲煙,墨磨出了古香,想要「筆飽墨酣,一瀉千里」,先得按住性子靜靜地磨,否則如何能享受到作文的樂趣? 從前人想要一根繡花針,竟有用鐵杵去磨的,「十年磨杵杵成針」,親手磨成的金針,何等可貴! 相傳李白讀書未成,拋書而去,在路上遇到磨杵的老嫗,被她強烈的決心所感動,才走回來將書讀好的。 其實天下的事物,我們就是最愛看長期磨出來的東西:奇偉層層的幽深崖谷,是億萬年冰河磨出來的;玲瓏的圭璋瑚璉,是匠人長期痛加磨琢而成的;小說裡男女主角的團員相會,必待長期的折磨久待,而後結局令人歡欣雀躍;情人間耐人一讀再讀的情書,也必待內心反覆磨盪,細心抒寫而來;即使武林的拳師俠客,想到達武藝的絕境,誰能只憑藉一本秘笈而不須經過千錘百鍊? 自然與人事,都難有一蹴可成的東西,能耐人細細品味與激賞的。所以上天要成就誰,全在窮困抑鬱的磨難中檢驗一個人,天要對待你厚,成就你大,沒有不把你磨得又久又苦的。孔子對拂逆的境遇,採取了「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態度,以接受磨難為當然,才能將「憤」與「憂」當作他快樂用力的功課。貧病拂逆的勞苦,正是人生學習最實際的地方,輕易放過種種磨難,等於逃避考試,哪會有成績? 無論你想成為一個掀天動地的「志士」,需要耐磨;一個節義昭著的「義士」,需要耐磨;即使坐一個遁跡避世的「隱士」也一樣需要耐磨。 貧賤時力品,需要磨;富貴時立心,也需要磨。銅鏡不磨,如何能映照萬物?鐵劍不磨,如何能斬斷百物?一定先有過人的自我磨練的苦功,才能超越別人。
Note:
影片敘述歌手蔡依林犧牲了陪伴家人與朋友的時間,犧牲她的全部,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在表演以及歌唱,只為了能夠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那些熱愛她、喜愛她的人。常常在午夜夢迴的時候,她會自我反省說:這樣做,有意義嗎?然而,當她看到台下那些專注期待的眼神,聽到他們熱烈的鼓掌,她就告訴自己:這一切的努力,從來都沒有白費過。也藉由影片說明了:這世界上或許有所謂的天才,然而,「地才」更是我們生而為人最應該努力不懈的目標。
三. 。
影片敘述主角葉永鋕從小因為行為有別於「正常」的男生,而遭受到同儕的霸凌,最後在學校廁所的血泊中發現永鋕的屍體。影片以採訪永鋕母親的拍攝手法,表現出一位母親對於自己這樣的孩子,認同、慈愛、包容,乃至於呼籲世界的人對於身邊那些「看似不一樣」的人,能夠有多一份的關懷與理解。
《看見台灣》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其中,影片的最後一幕是導演齊柏林邀請由原住民小孩所組成的「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共同完成,請他們攀上玉山最高峰,向台灣、向世界大聲唱出屬於台灣的美麗。
四. 。
影片描述一位男主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經濟優渥的家庭中,嬌生慣養,對於家中的女僕阿慶更是頤指氣使;某一次生氣下,用腳踢了阿慶,使得平常溫柔的阿慶對著還是小孩的男主人大聲罵吼,造成他成長過程中一個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 多年後男主人長大成人,卻也因為行為的不檢點被逐出家門。一次偶然緣分降臨,男主人得以與當年那個被他狠狠踢的女僕阿慶。過了多年的他變得狼狽、窮困,但阿慶卻是越趨成熟、越有韻味。 心有不甘的男主人一方面生氣這樣的逢,更不甘心自己的落魄被人看見;另一方面對於當年的做錯亦耿耿於懷。然而,阿慶卻絲毫不在意,對她來說,男主人永遠是一個乖巧且有未來的小孩。聽見阿慶這樣說之後,男主人猛然地放聲大哭了起來。
Note:
|
留言列表